
鎮海石公園
鎮海石
鎮海石公園位于永寧城東的朝陽山上。鎮海石是明代永寧十八景之一,也是石獅(永寧)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證。如今,石獅市政府以鎮海石為核心,結合周邊文物,配套建設了一座歷史主題公園。
公園四周環繞著一圈“古城墻”,里面一片綠意盎然。從公園大門進去,一眼就能看到那塊經歷過滄桑的巨石,它就是鎮海石。鎮海石雖與底石接觸面積小,卻巍然聳立,風雨不動,背海仰坐,宛若寶珠懸望。近看,大石呈扁圓形,高約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永寧衛城被倭寇攻陷,福建總兵俞大猷聞報,立即統率部下前來救援。俞軍乘夜潛入永寧城內,探知倭寇全部盤踞在東庵飲酒作樂,警戒松懈,只有數只惡犬看門。俞總兵心生一計,用牛肉制成奇香撲鼻的誘餌,將惡犬引至觀日臺邊捕殺。惡犬除去后,俞軍鼓角齊鳴,倭寇被殺得丟盔棄甲,借夜色逃出永寧。俞軍緊追不放,但趕到海口時,倭寇已上船離岸了。正當俞軍找不到船只追殺時,突然烏云遮天蔽日,一塊巨石從天而降,行如雷電呼呼作響,砸向賊船。轉眼之間,船沉賊亡。隨即巨石一聲呼嘯飛向永寧的朝陽山,從此山上也便多了這一峻峭挺拔的巨石。俞總兵目睹這巨石殲敵的奇景,心中異常激動,贊道:“真乃鎮海奇石也。”便策馬朝陽山,欣然揮筆書寫“鎮海石”三個大字,并請匠人刻在石上。如今到永寧旅游的人,都會懷著肅然敬意前來瞻仰鎮海石的雄姿和俞大猷將軍蒼勁雄渾的大字。
有意思的是“鎮海石”的“石”字中間多寫一點。為什么呢,這算是錯字嗎?據研究,有人認為這是異寫,可能是書寫者認為中間太空,多寫上一點為了補白。這種異寫比較多見,但是要恰到好處。比如林宏元主編的《中國書法大字典》選錄《隸辨》(清人顧藹吉編撰的一部隸辨字典)中的兩種“石”字的寫法,都是在中間加了一道橫畫或豎畫,而一加上橫畫者則容易讓人誤認為是“后”。元代著名的書法家、詩人鮮于樞第三子鮮于必仁所寫的行書“石”字,則在中間寫的是一點。
“鎮海石”是典型的明清書法風格,每個字徑至少有一人高。從這遒勁有力、飽滿壯厚、大氣磅礴的字跡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誓死保衛祖國海疆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